역사/국사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원본 – 제 7편

올드코난 2010. 6. 30. 19:04
반응형

三國史記 第七

 

 新羅本記第七文武王下.

十一年 春正月 拜伊飡禮元爲中侍 發兵侵百濟 戰於熊津南 幢主夫果死之 靺鞨兵來圍舌口城 不克將退 出兵擊之 斬殺三百餘人 聞唐兵欲來(舊本作枚 據通鑑校正)百濟 遣大阿飡眞公·阿飡 0000 守甕浦 白漁踐入0000000000一寸 夏四月 震興輪寺南門 六月 遣將軍竹旨等領兵 踐百濟加林城禾 遂與唐兵戰於石城 斬首五千三百級 獲百濟將軍二人唐果毅六人 秋七月二十六日 大唐摠管薛仁貴 使琳潤法師寄書曰 行軍摠管薛仁貴 致書新羅王 淸風萬里 大海三千 天命有期 行遵此境 奉承機心稍動 窮武邊城 去由也之片言 失侯生之一諾 兄爲逆首 弟作忠臣 遠分花之陰 空照相思之月 興言彼此 良增歎詠 先王開府 謀猷一國 展轉百城 西畏百濟之侵 北警高麗之寇 地方千里 數處爭鋒 蠶女不及桑時 耘人失其疇序 年將耳順 楡景日侵 不懼船海之危 遠涉陽侯之險 瀝心華境 天門 具陳孤弱 明論侵擾 情之所露 聽不勝悲 太宗文皇帝 氣雄天下 神王宇宙 若盤古之力變 同巨靈之一掌 扶傾救弱 日不暇給 哀納先君 矜收所請 輕車駿馬 美衣上藥 一日之內 頻遇殊私 亦旣承恩 對揚軍事同魚水 明於金石 千重 鶴關萬戶 留連酒德笑金除 參論兵馬 分期聲援  一朝大擧 水隆交鋒 于時 塞草分花 楡星上莢 之戰 文帝親行 弔人恤隱 義之深也 旣而 山海異形 日月廻薄 聖人下武 王亦承家 嚴葛因依 聲塵共擧 洗兵刷馬 咸遵先志 數十年外  中國疲勞藏時開 日給以 蒼島之地 起黃圖之兵 貴於有益 貪於無用 豈不知止 恐失先君之信也 今强寇已淸 讐人喪國 士馬玉帛 王亦有之 當應心不移 中外相輔 銷鏑而化 虛室爲情 自然貽厥孫謀 以燕翼子 良史之讚 豈不休哉 今王去安然之基 厭守常之策 遠乖天命 近棄父言 侮暴天時 侵欺隣好 一隅之地 僻左之 率戶徵兵 連年擧斧 孀姬輓粟 稚子屯田 守無所支 不能拒 以得裨喪 以存補亡 大小不 逆順乖敍 亦由持彈而往 暗於枯井之危 捕蟬而前 不知黃雀之難 王之不知量也 先王在日 早夢天 審懷險之心 假以披誠之禮 從己私欲 貪天至功 苟希前惠 圖爲後逆 此先君之不長者也 必其誓河若帶 義分如霜 違君之命不忠 背父之心非孝 一身二名 何以自寧 王之父子 一朝振立 此幷天情遠及 威力相持 方州連郡 遂爲盤錯 從此  遞蒙冊命 拜以稱臣 坐治經書 備詳詩禮 聞義不從 見善而輕 聽縱橫之說  煩耳目之神 忽高門之基 延鬼瞰之責 先君盛業 奉而異圖 內潰疑臣 外招强陣 豈爲智也 又高麗安勝 年尙幼沖 遺壑殘 生人減半 自懷去就之疑 匪堪襟帶之重 仁貴樓船 竟翼風帆 連旗 巡於北 矜其舊日傷弓之羽 未忍加兵 恃爲外援 斯何謬也 皇帝德澤無涯仁風遠 愛同日景 炤若春華 遠聞消息然不信 爰命下臣 來觀由委 而王不能行人相問牛酒 遂便隱甲雀陂  藏兵江口行林薄 喘息萊丘 潛生自之鋒 而無相持之氣 大軍未出 游兵具行 望海浮江 魚驚鳥竄 以此形況 人事可求 沈迷猖惑 行而知止 夫擧大事者 不貪小利 杖高節者 寄以英奇 必其鳳不馴 豺狼有顧 高將軍之漢騎  李謹行之蕃兵 吳楚棹歌 幽竝惡少 四面雲合 方舟而下 依險築戌 闢地耕田  王之膏育也 王若勞者歌 事屈而屯申 具論所由 明陳彼比 仁貴夙陪大駕  親承委寄 錄狀聞奏 事必昭蘇 何苦忽忽 自相 鳴呼 昔爲忠義 今乃逆臣  恨始吉而終凶 怨本同而末異 風高氣切 葉落年悲 憑山遠望 有傷懷抱 王以機淸明 風新爽秀 歸以流謙之義 存於順迪之心 血食依時 不易 占休納祐 王之策也 嚴鋒之間 行人來往 今遣王所部僧琳潤齎書 佇布一二 大王報書云 先王 貞觀二十二年 入朝 面奉太宗文皇帝恩 朕今伐高麗 非有他故  新羅攝乎國 每被侵陵有寧歲 山川土地 非我所貪 玉帛子女 是我所有 我平定兩國 平壤已南 百濟土地 竝乞新羅 永爲安逸 垂以計會 賜以軍 新羅百姓具聞恩 人人畜力 家家待用 大事未終 文帝先崩 今帝踐祚 復繼前恩 頻蒙慈造 有踰往日 兄弟及兒 懷金拖紫 榮寵之極古未有 粉身碎 望盡驅馳之用 肝腦塗原 仰報萬分之一 至顯慶五年 聖上感先之志未終  成囊日之遺緖 泛舟命將 大發船兵 先王 年衰力弱 不堪行軍 追感前恩 勉强 至於界首 遣某領兵 應接大軍 東西唱和 水陸俱進 船兵入江口 陸軍已破大賊 兩軍俱到王都 共平一國 平定已後 先王遂共蘇大摠菅平章 留漢兵一萬 新羅亦遣弟仁泰 領兵七千 同鎭熊津 大軍廻後 賊臣福信 起於江西 取集餘燼 圍逼府城 先破外柵 摠奪軍資 復功府城 幾將陷沒 又於府城側近四處 作城圍守於此府城 得出入 某領兵往赴解園 四面賊城 竝皆打破 先救其危 復運粮食 遂使一萬漢兵 免虎吻之危難 留鎭餓軍 無易子而相食 至六年 福信徒黨漸多  侵取江東之地 熊津漢兵一千 往打賊徒 被賊 一人不歸 自敗己來 能津請兵 日夕相繼 新羅多有疫病 不可徵發兵馬  苦請難違  遂發兵衆 往圍周留城 賊知兵小 遂卽來打 大捐兵馬 失利而歸 南方諸城 一時摠叛竝 屬福信 福信乘勝 復圍府城 因卽熊津道斷 絶於鹽卽募健兒 偸道送鹽 救其乏困 至六月 先王薨 送葬 喪服未除 不能應赴旨發兵北歸 含資道摠菅劉德敏等至 遣新羅 供運平壤軍粮 此時 熊津使人來 具陳府城孤危 劉摠管與某平章 自云 若先送平壤軍粮 卽恐熊津道斷 熊津若其道斷 留鎭漢兵 卽入賊手 劉摠管遂共某相隨 先打兌( 當作瓮)山城 旣拔甕山 仍於熊津(熊津 當作峴)造城 開通熊津道路 至十二月 熊津粮盡 先運熊津 恐違 若送平壤 卽恐熊津絶粮 所以 差遣老弱 運送熊津 强健精兵 擬向平壤 熊津送粮 路上逢雪 人馬死 盡百不一歸 至龍朔二年正月 劉摠管 共新羅兩河道摠管金庾信等 同送平壤軍粮 當時 陰雨蓮月 風雪極寒 人馬凍死 所將兵粮 不能勝致 平壤大軍 又欲歸還 新羅兵馬粮盡 亦廻 兵士饑寒 手足凍 路上死者 不可勝數 行至瓠瀘河 高麗兵馬 尋後來 岸上列陣 新羅兵士 疲乏日久 恐賊遠 賊未渡河 先渡交刃 前鋒暫交 賊徒瓦解 遂收兵歸來 此兵到家 未經一月 熊津府城 頻索種子 前後所送 數萬餘斛 南運熊津 北供平壤小新羅 分供兩所 人力疲極 牛馬死盡 田作失時 年穀不熟 所貯倉粮 遭運竝盡 新羅百姓 草根猶自不足 熊津漢兵 粮食有餘 又留鎭漢兵 離家日久 衣裳破壞 身無全褐 新羅勸課百姓 送給時服 都護劉仁願 遠鎭孤城 四面皆賊 恒被百濟侵圍 常蒙新羅解救 一萬漢兵 四年衣食新羅 仁願已下 兵士已上 皮骨雖生漢地 血肉俱是新羅 國家恩澤 雖復無涯 新羅效忠 亦足矜憫 至龍朔三年 摠管孫仁師 領兵來救府城 新羅兵馬 亦發同征 行至周留城下 此時 倭國船兵 來助百濟 倭船千 停在白沙 百濟精騎 岸上守船 新羅驍騎爲漢前鋒 先破岸陣 周留失膽 遂卽降下 南方已定 廻軍北伐 任存一城 執迷下降 兩軍倂力 共打一城 固守拒 不能打得 新羅卽欲廻還 杜大夫云 旣平已後 共相盟會 任存一城 雖未降下 卽可共相盟誓 新羅以爲 旣平已後 共相盟會 任存未降 不可以爲旣平 又且百濟 姦詐百端 反覆不恒 今雖共相盟會 於後恐有臍之患 奏請停盟 至麟德元年 復降嚴 責不盟誓 卽遣人於熊嶺 築壇 共相盟會 仍於盟處 遂爲兩界 盟會之事 雖非所願 不敢違 又於就利山 築壇 使劉仁願血相盟 山河爲誓 畵界立封 永爲疆界 百姓居住 各營産業 至乾封二年 聞大摠管英國公征遼 某往漢城州 遣兵集於界首 新羅兵馬 不可獨入 先遣細作三度 船相次發遣候大軍 細作廻來 竝云 大軍未到平壤 且打高麗七重城 開通道路 佇待大軍來至 其城垂垂欲破 英公使人江深來云 奉大摠管處分 新羅兵馬不須打城 早赴平壤 卽給兵粮 遣令赴會 行至水谷城 聞大軍已廻 新羅兵馬 遂卽抽來 至乾封三年 遣大監金寶嘉入海 取英公進止 奉處分 新羅兵馬 赴集平壤 至五月 劉右相來 發新羅兵馬 同赴平壤 某亦往漢城州 檢校兵馬 此時 蕃漢諸軍 摠集蛇水 男建出兵 欲決一戰 新羅兵馬 獨爲前鋒 先破大陣 平壤城中 挫鋒縮氣 於後 英公更取新羅驍騎五百人 先入城門 遂破平壤 克成大功 於此 新羅兵士竝云 自征伐 已經九年 人力 終始平兩國 累代長望 今日乃成 必當國蒙盡忠之恩 人受效力之賞 英公漏云 新羅前失軍期 亦須計定 新羅兵士 得聞此語 更增 又立功軍將 竝錄入朝 已到京下 卽云今新羅竝無功夫 軍將歸來 百姓更加 又卑列之城 本是新羅 高麗打得三十餘年 新羅還得此城 移配百姓 置官守捉 又取此城 還與高麗 且新羅自平百濟定高麗 盡忠效力 不負國家 未知何罪一朝遺棄 雖有如此寃枉 終無反叛之心 至總章元年 百濟於盟會處 移封易標 侵取田地 ? 我奴婢 誘我百姓 隱藏內地 頻從索取 至竟不還 又通消息云 國家修理船 外託征伐倭國 其實欲打新羅 百姓聞之 驚懼不安 又將百濟婦女 嫁與新羅漢城都督朴都儒 同謀合計 偸取新羅兵器 襲打一州之地 賴得事覺 卽斬都儒 所謀不成 至咸亨元年六月 高麗謀叛 摠殺漢官 新羅卽欲發兵 先報熊津云 高麗旣叛 不可不伐 彼此俱是帝臣 理須同討凶賊 發兵之事 須有平章 請遣官人來此 共相計會 百濟司馬軍來此 遂共平章云 發兵已後 卽恐彼此相疑 宜令兩處官人 互相交質 卽遣金儒敦及府城百濟主薄首彌長貴等 向府 平論交質之事 百濟雖許交質 城中仍集兵馬 到彼城下 夜卽來打 至七月 入朝使金欽純等至 將畵界地 案圖披檢 百濟舊地 摠令割還 黃河未帶 太山未礪 三四年間 一與一奪 新羅百姓 皆失本望 竝云 新羅百濟 累代深讐 今見百濟形況 別當自立一國 百年已後 子孫必見呑滅 新羅旣是國家之州 不可分爲兩國 願爲一家 長無後患 去年九月 具錄事狀 發使奏聞 被漂却來 更發遣使 亦不能達 於後 風寒浪急 未及聞奏 百濟構架奏云 新羅反叛 新羅前失貴臣之志 後被百濟之讚 進退見咎 未申忠款 似是之讒 日經聖聽 不貳之忠( 舊本作患 訛也) 曾無一達 使人琳潤至 辱書仰承 摠管犯冒風波 遠來海外 理須發使郊迎 致其牛酒 遠居異城 未獲致禮 時闕迎接 請不爲怪 披讀摠管來書 專以新羅已爲叛逆 旣非本心然驚懼 數自功夫 恐被斯辱之譏 緘口受責 亦入不弔之數 今略陳寃枉 具錄無叛 國家不降一介之使 垂問元由 卽遣數萬之衆 傾覆巢穴 樓船滿於滄海 노축連於江口 數彼熊津 伐此新羅 嗚呼 兩國未定平 蒙指之驅馳 野獸今盡 反見烹宰之侵逼 賊殘百濟 反蒙雍齒之賞 殉漢新羅 已見丁公之誅 大陽之曜 雖不廻光 葵藿本心 猶懷向日 摠管稟英雄之秀氣 抱將相之高材 七德兼備 九流涉獵 恭行天罰 濫加非罪 天兵未出 先問元由 綠此來書 敢陳不叛 請摠管審自商量 具狀申奏 鷄林州都督左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新羅王金法敏白. 置所夫里州 以阿飡眞王爲都督 九月 唐將軍高侃等 率蕃兵四萬到平壤 深溝高壘 侵帶方 冬十月六日 擊唐漕船七十餘 捉郞將鉗耳大侯士卒百餘人 其淪沒死者 不可勝數 級飡當千功第一 授位沙飡.

十二年 春正月 王遣將 攻百濟古省城 克之 二月 攻百濟加林城 不克 秋七月 唐將高保( 當作侃)率兵一萬 李謹行率兵三萬 一時至平壤 作八營留屯 八月 攻韓始城  馬邑城 克之 進兵 距白水城五百許步 作營 我兵與高句麗兵逆戰 斬首數千級 高保( 當作侃)等退 追至石門戰之 我兵敗績 大阿飡曉川  沙飡義文  山世  阿飡能申  豆善  一吉飡安那含  良臣等死之 築漢山州晝長城 周四千三百六十步 九月 彗星七出北方 王以向者百濟往訴於唐 請兵侵我 事勢急迫 不獲申奏 出兵討之 由是 獲罪大朝 遂遣級飡原川  奈麻邊山  及所留兵船郞將鉗耳大侯  萊州司馬王藝  本烈州長史王益  熊州都督府司馬  曾山司馬法聰 軍士一百七十人 上表乞罪曰 臣某死罪謹言 昔臣危急 事若倒懸 遠蒙拯救 得免屠滅 粉身 未足上報鴻恩 碎首灰塵 何能仰酬慈造 然深讐百濟 逼近臣蕃 告引天兵 滅臣雪恥 臣在( 通鑑作懼)破滅 自欲求存 枉被凶逆之名 遂入難赦之罪 臣恐事意未申 先後刑戮 生爲逆命之臣 死爲背恩之鬼 謹錄事狀 冒死奏聞 伏願少垂神聽 炤審元由 臣前代已來 朝貢不絶 近爲百濟 再虧職貢 遂使聖朝出言命將 討臣之罪 死有餘刑 南山之竹 不足書臣之罪 褒斜之林 未足作臣之械池宗社 屠裂臣身 事聽 甘心受戮 轝在側 泥首未乾 泣血待朝 伏聽刑命 伏惟皇帝陛下 明同日月 容光竝蒙曲炤 德合乾坤 動植咸被亭毒 好生之德 遠被昆蟲 惡殺之仁 爰流翔泳降服捨之宥 賜全腰領之恩 雖死之年 猶生之日 非所希冀 敢陳所懷 不勝伏劍之志 謹遣原川等 拜表謝罪 伏聽 某頓首頓首 死罪死罪 兼進貢銀三萬三千五百分  銅三萬三千分  針四百枚  牛黃百二十分  金百二十分  四十升布六匹  三十升布六十匹 是歲 穀貴人飢.

十三年 春正月 大星隕皇龍寺在城中間 拜强首爲沙飡 歲賜組二百石 二月 增築西兄山城 夏六月 虎入大宮庭 殺之 秋七月一日 庾信卒 阿飡大吐謀叛付唐 事泄伏誅 充賤 八月 以波珍飡天光爲中侍 增築沙熱山城 九月 築國原城(長城)  北兄山城  召文城  耳山城  首若州走壤城(一名迭巖城)  達含郡主岑城  居烈州萬興寺山城  良州骨爭峴城 王遣大阿飡徹川等 領兵船一百鎭西海 唐兵與靺鞨契丹兵來侵北邊 凡九戰 我兵克之 斬首二千餘級唐兵溺瓠瀘  王達二河 死者不可勝計 唐兵攻高句麗牛岑城 降之 契丹靺鞨兵 攻大楊城  童子城 滅之 始置外司正 州二人  郡一人 太宗王滅百濟 罷戍兵 至是復置.

 十四年 春正月 入唐宿衛大奈麻德福傳 學曆術還 改用新曆法 王納高句麗叛衆 又據百濟故地 使人守之 唐高宗大怒 詔削王官爵 王弟右驍衛員外大將軍臨海郡公仁問 在京師 入以爲新羅王 使歸國 以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 爲鷄林道大摠管 衛尉卿李弼 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 副之 發兵來討 二月 宮內穿池 造山種花草 養珍禽奇獸 秋七月 大風 毁皇龍寺佛殿 八月 大閱於西兄山下 九月 命義安法師爲大書省 封安勝爲報德王 (十年 封安勝 高句麗王 今再封 不知報德之言 若歸命等耶 或地名耶) 幸靈廟寺前路 閱兵 觀阿飡薛秀眞六陣兵法.

十五年 春正月 以銅鑄百司及州郡印 頒之 二月 劉仁軌破我兵於七重城 仁軌引兵還 詔以李謹行爲安東縝撫大使 以經略之 王乃遣使 入貢 且謝罪 帝赦之 復王官爵 金仁問中路而還 改封臨海郡公 然多取百濟地 遂抵高句麗南境爲州郡 聞唐兵與契丹靺鞨兵來侵 出九軍待之 秋九月 薛仁貴以宿衛學生風訓之父金眞珠伏誅於本國 引風訓爲鄕導 來攻泉( 當作白水) 我將軍文訓等 逆戰勝之 斬首一千四百級 取兵船四十 仁貴解圍退走 得戰馬一千匹 二十九日 李謹行率兵二十萬 屯買肖城 我軍擊走之 得戰馬三萬三百八十匹 其餘兵仗稱是 遣使入唐 貢方物 綠安北河設關城 又築鐵關城 靺鞨入阿達城 城主素那逆戰死之 唐兵與契丹靺鞨兵 來圍七重城 不克 小守儒冬死之 靺鞨又圍赤木城 滅之 縣令脫起率百姓 拒之 力竭俱死 唐兵又圍石峴城 拔之 縣令仙伯  悉毛等 力戰死之 又我兵與唐兵大小十八戰 皆勝之 斬首六千四十七級 得戰馬二百匹.

十六年 春二月 高僧義相奉旨創浮石寺 秋七月 彗星出北河積水之間 長六七許步 唐兵來攻道臨城 拔之 縣令居尸知死之 作壤宮 冬十一月 沙飡施得領船兵 與薛仁貴 戰於所夫里州伎伐浦 敗績 又進 大小二十二戰 克之 斬首四千餘級 宰相陳純乞致仕 不允 賜机杖.

十七年 春三月 觀射於講武殿南門 始置左司祿館 所夫里州獻白鷹.

十八年 春正月 置船府令一員 掌船楫事 加左右理方府卿各一員 置北原小京 以大阿飡吳起守之 三月 拜大阿飡春長爲中侍 夏四月 阿飡天訓爲武珍州都督 五月 北原獻異鳥 有文脛有毛.

十九年 春正月 中侍春長病免 舒弗邯天存爲中侍 二月 發使 略耽羅國 重修宮闕 頗極壯麗 夏四月 熒惑守羽林 六月 太白入月 流星犯參大星 秋八月 太白入月 角干天存卒 創造東宮 始定內外諸門額號 四天王寺成 增築南山城.

二十年 春二月 拜伊飡金軍官爲上大等 三月 以金銀器及雜綵百段 賜報德王安勝 遂以王妹妻之(一云飡金義官之女也) 下敎書曰 人倫之本 夫婦攸先 王化之基 繼嗣爲主 鵲巢位曠 鷄鳴在心 不可久空內輔之儀 永闕起家之業 今良辰吉日 率順舊章 以寡人妹女爲伉儷 王宜共敦心義 式奉宗 克茂子孫 永豊盤石 豈不美歟 夏五月 高句麗王使大將軍延武等 上表曰 臣安勝言 大阿飡金官長至 奉宣敎旨 幷賜敎書 以外生公爲下邑內主 仍以四月十五日至此 喜懼交懷 罔知攸 竊以帝女降 王姬適齊 本揚聖德 匪闕凡才 臣本庸流 行能無算 幸逢昌運 沐浴聖化 每荷殊澤 欲報無階 重蒙天寵 降此姻親 遂卽華表慶 成德 吉月令辰 言歸弊館 億載難遇 一朝獲申 事非望始 喜出意表 豈惟一二父兄實受其賜 其自先祖已下 寔寵喜之 臣未蒙敎旨 不敢直朝 無任悅豫之至 謹遣臣大將軍太大兄延武 奉表以聞 加耶郡置金官小京.

二十一年 春正月朔 終日黑暗如夜 沙飡 武仙率精 兵三千  以戍比列忽 置右司祿館 夏五月 地震 流星犯參大星 六月 天狗落坤方 王欲新京城 問浮屠義相 對曰 雖在草野茅屋行正道 卽福業長 苟爲不然 雖勞人作城 亦無所益 王乃止役 秋七月一日 王薨 諡曰文武 群臣以遺言葬東海口( 遺事作中)大石上 俗傳王化爲龍 仍指其石爲大王石 遺詔曰 寡人運屬紛 時當爭戰 西征北討 克定疆封 伐叛招携 聿寧遐邇 上慰宗之遺顧 下報父子之宿寃 追賞遍於存亡 疏爵均於內外 鑄兵戈爲農器 驅黎元於仁壽 薄賦省 家給人足 民間安堵 域內無虞 積於丘山 囹圄成於茂草 可謂無愧於幽顯 無負於士人 自犯冒風霜 遂成痼疾 憂勞政敎 更結범아 運往名存 古今一揆 奄歸大夜 何有恨焉 太子早蘊離輝 久居震位 上從群宰 下至庶寮 送往之義勿違 事居之禮莫闕 宗廟社稷之主 不可暫空 太子卽於柩前 嗣立王位 且山谷遷貿 人伐椎移 吳王北山之墳見金鳧之彩 魏主西陵之望 唯聞銅雀之名 昔日萬機之英 終成一封之士 樵牧歌其上 狐兎穴其旁  徒費資財 貽譏簡牘 空勞人力 莫濟幽魂 靜而思之 傷痛無己 如此之類 非所樂焉 之後十日 便於庫門外庭 依西國之式 以火燒葬 服輕重 自有常科 喪制度 務從儉約 其邊城鎭及州縣課稅 於事非要者宜量廢 律令格式 有不便者 卽便改張 布告遠近 令知此意 主者施行

반응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