역사/국사

삼국사기(三國史記) 원본 – 제 12편

올드코난 2010. 6. 30. 19:09
반응형

三國史記 卷十二

 

孝恭王 神德王 景明王 景哀王

孝恭王立

諱嶢 憲康王之庶子 母金氏 大赦 增文武百官爵一級.

二年 春正月 尊母金氏爲義明王太后 以舒弗俊興爲上大等 繼康爲侍中 秋七月 弓裔取浿西道及漢山州菅內三十餘城 遂都於松岳郡.

三年 春三月 納伊乂謙之女爲妃 秋七月 北原賊帥梁吉 忌弓裔貳己 與國原等十餘城主 謨攻之 進軍於非惱城下 梁吉兵潰走

四年 冬十月 國原 (弓裔傳 作靑) 槐壤賊帥淸吉莘萱等 擧城投(舊本作役也)於弓裔.

五年 弓裔稱王 秋八月 後百濟王 甄萱 攻大耶城 不下 移軍錦城之南 奪掠沼邊部落而歸.

六年 春三月 降霜 以大阿孝宗爲侍中.

七年 弓裔欲移部 到鐵圓 斧壤 山水.

八年 弓裔設百官 依新羅制 <所制官號 雖因羅制  殿(當作多)有異者> 國號摩震 年號武泰元年(新舊本脫今補之) 浿江(當作西 弓裔傳  作西)道十餘州縣 降於弓裔

九年 春三月 星隕如雨 夏四月 降霜 秋七月 弓裔移部於鐵圓 八月 弓裔行兵 侵奪我邊邑 移至竹嶺東北 王聞疆場日 甚患 然力不能禦 命諸城主 愼勿出戰 堅壁固守.

十年 春正月 以波珍 金成爲上大等 三月 前入唐及第金文蔚 官至工部員外郞 沂王府諮議參軍 充冊命使而還 自夏四月至午月 不雨.

十一年 春夏 無雨 一善郡以南十餘城 盡爲甄萱 所取.

十二年 春二月 宇東 三月 隕霜 夏四月 雨雹.

十三年 夏六月 弓裔命將領兵船 降珍島郡 又破皐夷島城.

十四年 甄萱躬率步三千 圍羅州城 經旬不解 弓裔發水軍襲擊之 萱引軍而退.

十五年 春正月 丙戌朔 日有食之 王嬖於賤妾

血政事 大臣殷影諫不徒 影執其妾殺之

弓裔改國號封 年號德萬歲.

十六年夏四月 諡日孝恭 葬于帥寺北

 

神德王立

姓朴氏 諱景暉 阿達羅王遠孫 父乂兼{一云銳謙}事定康大王爲大阿 母貞和夫人妃金氏 憲康大王之女 孝恭王 無子 爲國人推戴卽位.

元年 五月 追尊考爲宣聖大王 母爲貞和太后 妃爲義成王后 立子昇英爲王太子 拜伊繼康爲上大等.

二年 夏四月 隕霜 地震.

三年 春三月 隕霜 弓裔改水德萬歲爲政開元年.

四年 夏四月浦水與東海水相擊 浪高二十丈許 三日而止.

五年 秋八月 甄萱攻大耶城 不克 冬十月 地震 聲如雷.

六年 春正月 太白犯月 秋七月 諡曰神德 葬雨竹城

 

景明王立

諱昇英 神德王之太者 母義成王后.

元年 八月 拜王弟伊 爲上大等 大阿裕廉爲侍中.

二年 春二月 一吉玄昇叛 夏六月 弓裔摩下人心忽變 推戴太祖 弓裔出奔 爲下所殺 太祖卽位 稱元 秋七月 尙州賊帥阿玆蓋遣使 降於太祖.

三年 四天王寺塑像 所執弓弦自絶 壁書拘子有聲苦 以上大等金成爲角 侍中彦爲沙 我太祖移都松岳郡.

四年 春正月 王與太祖 交聘修好 二月 康州將軍閏雄 降於太祖 太祖命將出師救之 萱聞乃去.

五年 春正月 金律告王曰 臣往年奉使高麗 麗王問臣曰 聞新羅有三寶 所謂丈六尊像 九層塔 幷聖帶也 像塔猶存 不知聖帶今猶在耶 臣不能答 王聞之問群臣曰 聖帶是何物耶 無能知者 時有皇龍寺僧年過九十者 曰子嘗聞之 寶帶 是眞平大王所服也 歷代傳之藏在南庫 王遂令開庫 不能得見 乃以別曰 齋祭然後見之 其帶粧以金玉 甚長 非常人所可束也.

論曰 古者 坐明堂 執傳國 列九鼎 其若帝王之盛事者也 而韓公論之曰 歸天人之 心興太平之基 決非三器之所能也三器而爲重者 其誇者之詞耶 況此新羅所謂三寶 亦出於人爲之侈而己 爲國家 河須此耶 孟子曰 諸侯之寶三 土地 人民 政事 楚國無以爲寶 惟善以爲寶 若此者行之於內 足以善一國 推之於外 足以澤四海 又何外物之足云哉 太祖聞羅人之說而問之耳 非以爲可尙者也.

二月 靺鞨別部達姑衆 來寇北邊 時太祖將堅權 鎭朔州 率騎擊大破之 匹馬不還 王喜遣使移書 謝於太祖 夏四月 京都大風拔樹 秋八月 蝗旱. 六年 春正月 下枝城將軍元逢 溟州將軍順式 降於太祖 太祖念其歸順 以元逢本城爲順州 賜順式姓曰王 是月 眞寶城將軍洪述 降於太祖.

七年 秋七月 命旨城將軍城達 京山府將軍良文等 降於太祖 王遣倉部侍郞金樂 錄事參軍金幼卿 朝後唐貢方物 莊宗賜物有差.

八年 春正月 遣使入後唐祖貢 泉州節度使王逢規 亦遣使貢方物 夏六月 遣朝散大夫倉部侍郞金岳 入後唐朝貢 莊宗援朝議大夫試衛尉卿 秋八月 諡曰景明 葬于黃福寺北 太祖遣使弔祭.

 

景哀王立   景明王同母弟也.

元年 九月 遣使聘於太祖 冬十月 親祀神宮 大赦.

二年 冬十月 高鬱府將軍能文 投於太祖 勞諭還之 以其城迫近新羅王都故也 十一

後百濟主甄萱 以姪眞虎質於高麗 王聞之 使謂太祖曰 甄萱反覆多詐 不可知親 太祖然之.

三年 夏四月 眞虎暴死 萱謂高麗人故殺 怒擧兵 進軍於態津 太祖命諸城 堅壁不出 王遣使曰 甄萱違盟擧兵 天必不祐 若大王舊一鼓之 甄萱必自破矣 太祖謂使者曰 吾非畏萱 俟惡盈而自彊( 當作 高麗史@通鑑亦作).

四年 春正月 太祖親征百濟 王出兵助之 二月 遣兵部侍郞張芬等 入後唐朝貢 授張芬檢校工部尙書 副使兵部郞中朴術洪兼御史中承 判官倉部員外郞李忠式兼侍御史 三月 皇龍寺塔搖動北傾 太祖親破近巖( 麗史及 通鑑作品) 唐明宗 以權知康州事王逢規爲懷化大將軍 夏四月 知康州事 王逢規 遣使林彦 入後唐朝貢 明宗召對中與殿賜物 康州所管突山等四鄕 歸於太祖 秋九月 甄萱侵我軍於高鬱府 王請救於太祖 命將出勁兵一萬往救 遣萱以救兵末至 以冬十一月 掩入王京 王與妃嬪宗戚 遊鮑石亭宴娛 不覺賊兵至 倉猝不知所爲 王與妃奔入後宮 宗戚及公卿大夫士女四散 奔走逃竄 其爲賊所虜者 無貴賤皆駭汗匍匐 乞爲奴僕而不免 萱又縱其兵 剽掠公私財物略盡 入處宮闕 乃命左右索王 王與妃妾數人在後宮 拘致軍中 逼令王自盡淫王妃 縱其下亂其妃妾 乃立王之族弟 權知國事是爲敬順王.

 

敬順王立 文聖大王之裔孫 孝宗伊飡之子也 母桂娥太后 爲遣萱所擧卽位 擧前王屍殯於西堂 與群下慟哭 上諡曰景哀 葬南山蟹目嶺 太祖遣使弔祭. 元年 十一月 追尊考爲神與大王 母爲王太后 十二月 遣萱侵大木郡 燒盡田野積聚.

二年 春正月 高麗將金相 與草八城賊興宗戰 不克死之 夏五月 康州將軍有文 降於遣萱 六月 地震 秋八月 遣萱命將軍官昕 築城於陽山 太祖命命旨城將軍王忠 率兵擊走之 遣萱 進屯於大耶城下 分遣軍士 芟取大木郡禾稼 冬十月 遣萱攻陷式谷城.

三年 夏六月 天竺國三藏摩高麗 秋七月 遣萱攻義成( 遣萱傳 及高麗史作城) 府城 高麗將洪述出戰 不克死之 順州將軍元逢 降於遣萱 太祖聞之怒 然以祖聞之怒 然以元逢前功宥之 但改順州爲縣 冬十月 遣萱圍加恩縣 不克而歸.

四年 春正月 載巖城將軍善弼 降高麗 太祖厚禮待之 稱爲尙父 初太祖 將通好新羅 善弼引導之 至是降也 念其有功且老 故寵褒之 太祖與遣萱戰古昌郡甁山之下 大捷殺虜甚衆 其永安 河曲 直明 松生等三十餘郡縣 相次降於太祖 二月 太祖遣使告捷 王報聘兼請相 秋九月 國東沿海州郡部落 進降於太祖.

五年 春二月 太祖率五十餘騎 至京畿通謁 王與百官郊迎 入宮相對 曲盡情禮 於臨海殿 王言曰 吾以不天致禍亂 遣萱恣行不義 喪我國家 何痛如之 因泫然涕泣 左右無不鳴咽 太祖亦流涕慰籍 因留數旬廻駕 王送至穴城 以堂弟裕爲質 隨駕焉 太祖麾下軍士肅正 不犯秋毫 都人士女 相慶曰甄氏之來也 如逢 今王公之至也 如見父母 秋八月 太祖遣使 遣王以錦彩 鞍馬 幷賜群僚將士布帛 有差.

六年 春正月 地震 夏四月 遣使執事侍郞金 副使司賓卿李儒 入唐朝貢.

七年 唐明宗 遣使高麗錫命.

八年 秋九月 老人星見 運州界三十餘郡縣 降於太祖.

九年 冬十月 王以四方土地盡爲他有 國弱勢孤 不能自安 乃與郡下 謨擧土降太祖 群臣之議 或而爲可 或以爲不可 王子曰 國之存亡 必有天命 只合與忠臣義士 收合民心自固 力盡而後己 豈宜以一千年社稷 一旦輕以與人 王曰 孤危若此 勢不能全 旣不能强 又不能弱 至使無辜之民 肝腦塗地 吾所不能忍也 乃使侍郞金封休 請降於太祖 王子哭泣辭王 徑歸皆骨山 倚巖爲屋 痲衣草食 以終其身 十一月太祖受王書 送大相王鐵等 迎之 王率百寮 發自王都 歸于太祖 香車 @ 寶馬 連亘三十餘里 道路塡咽 觀者如堵 太祖出郊迎努 賜宮東甲第一區 以長女樂浪公主妻之 十二月 封爲正承(正承 麗史作政丞) 位在太子之上 給祿一千石 侍從員將 皆錄用之 改新羅爲慶州 以爲公之食邑 初新羅之降也 太祖甚喜 旣待之以厚禮 使告曰今王以國與寡人 其爲賜大矣 願結昏(昏與昏通)於宗室 以永甥舅之好 答曰 我伯父億廉干知大耶郡事 其女子德容雙美 非是無以備內政 太祖遂取之生子 是顯宗之考 追封爲安宗 至景宗獻和大王 聘正承公女納爲王妃 仍封正承公爲尙父令 公至 大宋興國四( 當作三 遺事亦作三) 戊寅 諡曰慶順(一云孝哀) 國人 自始祖至此分爲三大 自初至眞德二十八王 謂之中代 自宣德至慶順二十王 謂之下代云.

論曰 新羅朴氏昔氏 皆自卵生 金氏從天入金而降 或云乘金車 此尤詭怪 不可信 然世俗相傳 爲之實事 政和中 我朝遣尙書李資諒 入宋朝貢 臣富軾 以文翰之 任輔行 詣佑神館 見一堂設女仙像 館伴學士王 此貴國之神 公等知之乎 遂言曰 古有帝室之女 不夫而孕 爲人所疑乃辰韓生子 爲海東始主 帝女爲地仙 長在仙桃山 此其像也 臣又見大宋國信使王襄祭東神聖母文 有娠賢肇邦之句乃知東神則仙桃山神聖者也 然而不知其 子王於何時 今但原厥初 在上者 其爲己也 其爲人也寬 其設官也略 其行事也簡 以至誠事中國 梯航朝聘之使 相續不絶 常遣子弟 造朝而宿衛 入學而講習 于以襲盛賢之風化 革鴻荒之俗 爲禮義之邦 又憑王師之威靈 平百濟 高句麗 取其地郡縣之 可謂盛矣 而奉浮屠之法 不知其弊 至使閭里此其塔廟 齊民逃於緇褐 兵農浸小 而國家日衰 則幾何其不亂且亡也哉 於是時也 景哀加之以荒樂 與宮人左右 出遊鮑石亭 置酒燕 不知遣萱至 與夫門外韓 擒虎 樓頭張麗華 無以異矣 若敬順之歸命太祖 雖非獲己 亦可嘉矣 向若力戰守死 以抗王師 至於力屈勢窮 則必覆其宗族 害及于無辜之民 而乃不得告命 封府庫 籍郡縣 以歸之 其有功於朝廷 有德於生民甚大 昔錢氏 以吳越入宋 蘇子瞻謂之忠臣 今新羅功德 過於彼遠矣 我太祖妃嬪衆多 其子孫亦 而顯宗自新羅外孫 卽寶位 此後繼統者 皆其子孫 豈非陰德之報者歟.

반응형